谨防“白袍点墨”
近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央书记处书记、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与新任市委书记座谈时,讲了一个“白袍点墨”的故事,意味深长,发人深省。 故事说的是明朝时一个叫山云的人被朝廷委以总兵,派去镇守广西。山云问身边的老吏郑牢:“广西素兴贿赂,我是否也可以贪一点?”郑牢就以“白袍点墨,终不可湔”告诫山云。山云点头称是。他到广西镇守十多年,始终廉洁自律。 洁身自爱、廉洁奉公自古为人们所推崇。然而,当下,一些腐败官员东窗事发后,不认真从自身查找原因,而是找一大堆“客观原因”。贪官之所以贪污腐败,固然有制度不完善、监督不到位的问题,但说到底还是思想道德防线的失守,贪欲闸门一旦打开,就如滔天洪水,一发不可收。 俗话说,“物必自腐,而后虫生”。廉洁就像是一种抗原,在体内形成抗体提供最初的保护。但这种保护并不是永恒的,一旦被突破,“病毒”就会长驱直入,侵蚀人体腐蚀人心。腐败也就像白袍上的墨迹一样,一旦沾染就永远洗不干净。 古人云:“莫以善小而不为,莫以恶小而为之。”细节虽小见风骨。小事、小节中有形象、有人格。如果小节不拘,律己不严,“病毒”一旦侵入,就很难把持住自己,最终陷入物欲泥潭。 现代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,党员领导干部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。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,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“白袍点墨”的故事,紧绷廉洁自律的弦。如此,才不会以“不是我一个”原谅自己、以“一次不要紧”开脱自己、以“一点小事无所谓”放纵自己。 “白袍点墨”的故事,旨在告诫党员干部要珍爱自己的政治声誉和政治前途,严守为官从政的底线。古人曰: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不做“白袍点墨”的事既是现实考验,又是终生课题。党员干部不妨经常想想“白袍点墨”的故事,不妨以山云为镜,照一照自己,以警醒自我、完善自我,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。 (摘自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,作者:向贤彪)

|